【乳癌掃描】接種新冠疫苗或現癌症假陽性 打針後宜延4至6周做檢查
發布時間: 2021/09/20 18:00
最後更新: 2021/09/21 01:04
乳癌是本港女性頭號癌症,女性確診乳癌個案在2018年錄得4,618宗,較1994年的1,266宗增3倍。香港乳癌資料庫於今(20日)發表第13號年度研究報告,其中有專家指出,市民接種新冠疫苗後身體會產生免疫反應,針口附近的淋巴會發炎,有研究更發現接種後3周內8成患者掃描時會形成假陽性結果,建議接種疫苗後應延遲4至6周才作癌症相關檢查。
PET掃描是常見的乳癌檢查,能夠得悉腫瘤的大小及代謝率,代謝率越高反映腫瘤消耗能量多及生長快。醫生會為病人注入放射性葡萄糖示蹤劑,腫瘤細胞會攝取有關葡萄糖,令示蹤劑鎖定腫瘤細胞位置,在掃描圖「著燈」。養和醫院核子醫學專科醫生黃月紅表示,正電子掃描(PET掃描)中,醫護會注射放射性藥物入患者體內,腫瘤細胞會將之吸收及出現變化,掃描時癌組織影像有如「着燈」般變色,助醫護識別,「好似茫茫人海搵到粒星一樣」。不過,她表示,過往掃描顯示,接種新冠疫苗後,患者會產生免疫反應,針口附近的淋巴會發炎及吸收同類藥物,出現類似反應,形成假陽性結果。
黃月紅表示,現時海外研究中,本港兩款疫苗都有機會出現此情況,而復必泰由於免疫反應較強,故相關個案較多,有研究指,接種疫苗後3周內8成患者掃描時均會出現類似情況,自己接觸的患者中,有患者打針的手臂附近明顯多處「着燈」,「但檢查後發現原來是良性脂肪質,而並非癌症擴散」。
香港乳癌基金會創辦人張淑儀指出,按美國指引,接種疫苗後應延遲4至6周才作癌症相關檢查,包括X光及超聲波等,因疫苗若令淋巴腫脹,同樣會影響上述檢查,過往曾有患者打針後淋巴腫大至3厘米,故現時市民做檢查前需填寫有關疫苗接種的問卷調查,而醫生會詳細檢視淋巴影像加上病史判斷,有需要亦會進一步抽樣檢查。她又指,若急需做PET掃描,則不應在曾經患癌的一方打針,避免「著燈」誤以為癌症復發,或者可以在大腿及臀部注射。
《健康台》最新影片推介:
一文看清不同疫苗獎賞及優惠:https://bit.ly/3vw84v0
HKET TV健康台由專家拆解食物安全及都市疾病,即看:https://bit.ly/3cNFwr7
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/出現地點,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:https://bit.ly/2JdOaiS
記者:洪芷晴